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刘庆和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对话】让感觉重生——-关于手头笔头

2014-06-10 15:42:56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对话者:刘庆和、王春辰

  王:艺术无论大小,决定作品好与坏跟手头或者手中的表现有关,手头让人们想到指头,感觉好像是小作品,或是初稿,它在概念上不是完整的一种艺术,但是每个艺术家看法不一样。那么,在你的创作中,当你去落笔的时候,你觉得什么在推动着你?

  刘:想来,自己还是一个动手的人,急于表白思想和倡导实践有时会觉得对立。以我的切身体会而言,“放大”是一种我认为的创作方式。这种放大,并非是画面尺幅上的放大,而是内心思考的放大,心路上的调整。我的思索几乎就是在动着笔的时候的平行之间。画面在脑子里营造的时候,笔也就跟了上去。这种心、手的状态很难用文字来解读,如果文字描述看上去是那么贴切,心、手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看教科书没有办法直接成为好画家一样的道理。我经历的太多的创作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地把小稿子放大成大画的过程,就是一次用“九宫格”放大的过程,重要的是没有从思想的角度放大这一过程,所以,有些时候,大画的效果没有小稿子好就是如此。但是,真正在画的过程当中,具体的推动是种种感受逐渐堆砌起来的,有的时候甚至是由于笔触到了,才把感受给带动过来,所以,手头笔头这个话题其实也就是心与手的话题。

  王:刚才你提到是经常在本子上会记点什么?

  刘:经常会记点,因为这种记录一般是不想宣示与人的,所以有点乱涂乱画的意思,也许,会慢慢形成某个方向。我反对不假思索地画速写,感受了之后的默写与创作的思路靠得更近,这种靠近也许是过了若干时间之后,与彼时的感受相通、相合。这好像跟我生活的某种经验、体验有关,又似乎无关,在这种几近模糊的状态当中,思想的空间才大了起来。所以我的画,应该说是没有稿子的,我从来不起素描稿,也可以称作心稿吧。

  王:这应该是心画。

  刘:对,有点心路入画的意思。

  王: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难点,你这样一个既成熟又有成就的艺术家的难点常常会是什么?

  刘:难点不是一方面的。一个是在画面上通过技术来跨越,要表达一个对象,作为表现力方面的跨越。而更多更为重要的是意念中感受上的跨越,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内心自我感受到的,这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不必为他人理解的内心活动,所以我也不用设置某个目标好追求,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能有新鲜感受在期待着,是很快乐的了。

  王:不管是在美院还是在艺术界,你的画还是不一样,很特殊,包括看了之后会让别人读半天,你的表达和创作中有没有很多个人内心情绪?

  刘:慢慢的,我觉得我还是属于关上门来自己矫情的那种类型的人。把某种知觉到的感情,细腻、重生,甚至有点夸大,成为了情怀上的把握,它可能就与画的语言相近了。这种情感上的夸大,不光是愉悦的,有时也会把郁结放大,有理由这么做是我可以把它自然地转化到画面里,从容地面对我所营造的画面和内心世界,这也许正是我过人之处吧,呵呵。有意无意地把一些郁结的东西夸大,然后在画面前又直接反照给我,潜意识里就觉得是必然的,好像觉得就该如此,通过在画面前的表述,证实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哪怕是消极的它也是某种意义的体现。

  王:这涉及到你自己的一种体验,无论是通过怎样的过程,都会转换为自己最终的一个结果,即你的作品。当然你在过程当中体验到了很多,包括从事教学、展览和其他活动。特别在学校从事教学肯定都有一个教授于学生,如国画专业的学生,你是希望学生从你这里学到什么、吸收什么。

  刘:我更强调学生要保持自己的感受,不经意的东西不要轻视放弃,只要它是具有创造性的。即便是针对我们今天的话题:手头笔头,同样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是一味追求表面形式技巧,就可能是通过熟练的技术,来掩盖情感上的惰性、迟钝、苍白和造作,当熟练的技术掌握已经不在话下的时候,感受力就自然削弱、退后。最方便的教学方式是把技术传授给你,大家觉得掌握技术的过程既是创造的过程,太久了,这种误会。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调整,难度在于技术的掌握同样需要跨越,以至于学生普遍地认为这就是学习的全部。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计较眼前的教学成效来做调整。我们对于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态度都是严肃认真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创造性的训练占有多少教学单元,值得我们共同探讨议论。我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具备这样的思考,即在这个课程中因为没有得到什么而感到遗憾,比学到了什么更重要,因为,为学生准备好要学的东西,有可能正是教学上的局限。

  王:一个好的展览除了看到展示的东西,画册一定要有,画册不但能起到长久传播的作用,同时还补充了所不能展示出来的内容,如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思考,我们背后所隐藏的这些问题,这些画面上、展厅里没有,但是我们一旦形成文字或书籍,就会引起大家的讨论,讨论就会涉及到我们是否仅仅在学习手头功夫。考美院就是靠速写、素描,先上美术班,考进校之后又是一套基础体系等等,最后我们发现不仅仅是手头、笔头或指头,背后落笔有更多的东西。最后也涉及到美院的整套教学体系,我们一个展览也不可能解决那么多,但是我们是可以讨论的。

  刘:我觉得学院的教学应该有所担当,除了对经典艺术传统传承外,就是与当代艺术和当代人文生活紧密相关的这一块。在中国,学院这个词显然是后来出现的,谈及学院,之所以能让人意会到某种潜在的意味,就是因为近些年来的教育量化,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意却推动着这种量化,因为,谁都情愿看到繁荣的一面。学画伊始,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进入大学系统学习,进入了这个体系我们的学习背后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持,慢慢,习惯性的懒惰就产生了,我个人认为,技术的训练是可以极致到尽头的,而创造却是永无止境的。另一方面,在当代,优秀的艺术家几乎都是经历了学院的正统教育后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清醒公正地看待学院教学在今天的意义。就手头笔头这个话题而言,它在乎的是一些表现力、一些技术推进、一些思考的支持,说到底,仍然是意欲让我们坚持个性化的主张,在不被在意不被推举的角落仍然保有创造性。画没有大小之别,只有好坏之说,言至此,关于这个展览,这个创意更觉得是难得了。

  王:一般的展览一撤,大家也就忘了,而我们希望这个展览能说一个问题,把大家的兴趣激发起来,进行思考。美院的这个美术馆开始引起学院教学、老师、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激发起大家用展览的方式来检验教学与创作成果,比的成分是有的,不仅院内比较,也会与社会整体来比较。美术馆会把概念、问题放大,会把你的成就放大,所以这个小小展览也是借以把我们遇到的这个像拳击一样的问题给它揭示出来、放大一点,答案不一定有,但是大家至少深入思考。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刘庆和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