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刘庆和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唯一乐趣”与“苦学派”

2010-06-25 10:56:12 来源:《艺术猪支取生活的片断—刘庆和》作者:刘庆和
A-A+

  学生与我聊天中说起,曾听到过一种告诫,说的是你这辈子既然选择了画画这差事,也就意味着该舍去其他乐趣了。大概学生虽已踏入美术学院的门槛,该是与画画结下缘分了,但对其他乐趣还有些眷恋,所以作为话题来研讨。这句告诫,似曾听说过,但从未认真想过。今天琢磨起来,所谓其他乐趣该是被视作与画画发生冲突的其他,或者说是属于额外享受吧。我小的时候脑子时常开小差,想入非非,不知转到哪里,等回到要做的事情面前,兴趣已经不如当初了。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情就不错了,切莫贪多。话听起来很在理,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学生们认真起来,有了为做好一件事情而去消灭其他嗜好的念头,因为不知道将来能否有一大堆画画的差事等着他。其实,让一个人一辈子只对一件事情感兴趣,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倒退一二十年拿我就可以作证。小时候的说教起了作用,没其他事儿可做,偶然遇到画画的事儿就乐不可支,专一地忙碌到现在。
  不时能听到有人把“苦学派”挂在嘴边,苦能形成一派,说明苦的可以,相比于“唯一乐趣”,“苦学派”对待自己更加严厉。这个苦在于把唯一乐趣也当作苦来消受了。然而,叫苦声多了,你会发现原来“苦” 里也是有个中滋味的,有的时候它是一种谈资。苦也是有所交代的,也是有熬头儿的“苦”资越深,享受就越理所当然,剩下的就是多多保重身体了。我女儿现在正读小学二年级,已经明白了先苦后甜的深刻道理,背上的书包一天比一天沉,但还是任劳任怨的样子,信念让她觉得苦的有奔头儿,苦尽甘来。
  曾经见过一幅漫画,画中一位母亲手领一个拿提琴的孩子,路遇一个乞丐小提琴家正在以琴声讨生活,母亲急中生智一手捂住孩子的眼睛,避免了孩子看到灰暗的前程。假如这位母亲是“苦学派”艺术家,会让孩子清楚地看着乞丐艺术家,并且告诉孩子,小时候没受过苦或者是没受够苦,就沦落到今天。同样,“唯一乐趣”艺术家遇到这一场面,只要告诉孩子,看到小时候什么都感兴趣,学习不专一的后果了吧。我之所以这样大胆假设,不怕在马路上真的遇上实例,而不顾及后代的前程,是因为,一事无成的画家朋友都在国外的马路边站着呢。一事就成的画家,在中国依然紧俏。
  “唯一乐趣”和“苦学派”向人们摆明了一个道理,即所谓艺术生活中的“苦”与“乐”都可以被视作代价,时不时向我们提示着它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提醒着我们只要牺牲了别的乐趣和苦学过就成了。至于艺术的涵义,艺术创造中灵感的闪现,艺术的敏感和洞察,艺术中的愉悦情性等都被漫长苦旅淹没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时常有规劝学生们的企图和冲动,无奈,现身说服力有限。一方面我羡慕别人对其他事儿的乐趣,另一方面我尚没有苦尽呢。这一话题虽然引出了我的一些想象,但还没来得及细想,提议起这一话题的学生们早就不耐烦了。除去画画以外,他们还有许多事情可做。比如:跳舞、打球、挣钱、谈恋爱等等。凭心而论,这个年月与一些说教相反,想让他们唯一乐趣地苦学,不太容易。
  1998年5月写于北京南湖渠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刘庆和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