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刘庆和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黄立平:走进传统与走出传统

2018-06-06 23:01:26 来源:合美术馆作者:黄立平
A-A+

  刘庆和:同尘

  主办单位:合美术馆 光谷联合集团

  出品人:黄立平

  策展人:鲁 虹

  展览执行:仇海波 王宏州

  设计:鲁杨 王玮琪

  展览地点:合美术馆 1、2、3 号厅(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 16 号)

  展览时间:2018年6月15日——2018年11月15日

  开幕时间:2018年6月15日16:30

  在社会的变革转型中,人们对待传统的态度,本质上也就是对待未来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以面向未来——这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

  在各种艺术形式和类型中,产生于改革开放后的“新水墨绘画”具有突出的代表性。不少评论家和艺术史研究者已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工作,近些年也举办了一些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群展。一批才华卓越的艺术家已涌现出来,其中的代表人物我首推刘庆和。

  “新水墨绘画”的源头是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主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悠久、题材多样、技法讲究,不仅是历代士大夫文人的精神寄托,明代之后也成为普通民众文化生活中的精彩部分。中国画不仅所用工具(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别具一格,而且精神意境和审美情趣底蕴深厚,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进一步解析可以发现,东西方艺术理论架构和评价系统也是非对称性的(即中国学者对于西方传统的了解要远比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的了解要多)。如果不经过系统的研习,并大体了解中国哲学思想的要义,就很难深刻理解“以形写神”的方法和画家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特殊境界的奥妙。这正是西方人接受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相对容易,而同质化理解、阅读中国水墨画往往云山雾罩、不得要领的原因。

  显然,刘庆和先生在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研习传统水墨绘画受到了系统的专业训练,是下过一番综合性功夫的(不是浅尝辄止的学习)。可以说他曾致力于走进这一传统经典的核心地带。

  然而,当他实际走近这个主要由古人构建的神秘殿堂时,便似乎忽然意识到——文化环境的改变,使现代人无法真正拥有古人生活的关系场景和心境;也无法重现古人的那种人文灵光。模仿式继承只能望古人之项背,永远不可企及,更无从谈超越。因此,他开始用心谋求走出传统的可能性。

  创新只能从走出传统开始。应该说,走进传统难,而走出传统更难。

  我不想具体分析和评价刘庆和艺术思想演变的轨迹和他在水墨写生及表现技法方面所做的探索,只想通过这个展览所涉及的艺术创新发展问题提出三点看法:

  第一,创新实质上是对体系化传统的反抗和摆脱。传统越厚重、越严密,摆脱就越艰难。相对于继承而言,创新更为可贵。第二,创新必须首先从观念的转变开始。只有观念转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才会改变,也才能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第三,艺术都是时代的。只有准确把握住时代(无论是过去时,还是现在进行时)的脉搏,倾听时代的声音,才能生动表现出时代的精神面貌,如此创造的艺术作品才具有时代的灵魂,也才具有动人的力量。

  尽管刘庆和所采用的艺术媒介主要是水墨(也有部分雕塑、装置、板画形式作品),而他的关注焦点和创作题材都是现实都市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他所表达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显表情主要是现实生活场景中人的生活欲望、消费时尚以及迷茫、焦虑、惊恐和挣扎的精神状态。他所努力表达的人与社会关系的场景,集中体现了他对人的生命脆弱性的关照以及对亲情、友情、爱情价值的文化向往。当然,表达如此复杂的都市生活现实场景确非传统水墨形式之所长,正因为如此,逐步促成了刘庆和不拘泥于任何固有范式的独特艺术风格。

  我不能确定刘庆和是不是一个文化的宿命论者。细心的观众可从展览中发现,他的不少作品中淡然流露出的忧郁感、无奈感和悲天悯人情愫都指向一个结论——观众从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到的表达其实仅仅是他丰富思想历程的个别侧面。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刘庆和的生活状态和艺术思想,不妨阅读一些他自己的文字表达。对于观念艺术的阅读和理解,恐怕不能缺少文字的提示和诠释。本次展览的标题——如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刘庆和当下的人文心境——真切而超然,这仿佛是一种艺术观,却更像是一种世界观。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刘庆和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